雖然目前我仍在觀望 Sony 單眼系統的發展,加上 Canon 也還用得順手,短期內沒有更換或追加 Sony 單眼的需求
但換了 Canon 5DIV 之後,確實也遇上了一點點困擾
就是,全幅機一機三鏡,更換鏡頭的次數變多了,擔心會因此入塵 (幸好換鏡頭的速度有練過,算快的)
而唯一稱得上是全幅機旅遊鏡的 Tamron 28-300mm 幾乎可說是完全不被推薦 (尤其廣角端很慘)
因此,就衍生出幾種解決的方法
(一) 多機多鏡:也就是二台全幅,各自安裝 16-35mm 及 24-70mm,但是 Canon 全幅機二台實在太重,讓人不得不考慮較輕巧的 Sony 全幅微單
(二) Sony 有唯一一顆 24-240mm 全幅旅遊鏡,雖然評價仍不及多數的 Canon L鏡,但已是全幅機旅遊鏡中較佳的選擇
(三) Sony APS-C 微單 (ex Sony A5100) 搭配 10-18mm 廣角鏡,在不適合更換鏡頭的白天場合,這也是可接受的解決方案
簡單來說,就是一台 Sony 微單 (全幅或APS-C) 搭配 Canon (5DIV 或 7D),或是二台 Sony (假如我有錢買齊所需的鏡頭)
當遇到拍攝星空或極光時,至少其中一台是全幅機;而都沒有特殊需求時,7D+A5100 就很方便
而設備的選用,還得配得拍攝的主題及當地的氣候來做最後的選配
比如在充電不方便的環境下,我個人偏好 Canon 機身,一顆電池就可拍 2 ~ 3 天
在極寒的環境裡,我也同樣會以 Canon 為主要選擇,因為有聽聞 Sony 單眼在極寒中發生 EVF 秀逗的問題
當然,Canon 的缺點就是「重」,而且沒有合用的全幅旅遊鏡;Sony 則相對較輕,也有還算適用的全幅旅遊鏡
接下來的問題就是,在已有多數 Canon 鏡頭群的情況下,Sony 機身還會需要什麼鏡頭?
以下做簡單的整理
Canon 5DIV |
Canon 7D |
Sony A7 |
Sony A5100 |
|
廣角鏡 |
Canon 16-35mm F4 |
Tokina 11-16mm F2.8 |
Canon 16-35mm F4 |
Sony 10-18mm F4 OSS |
標準鏡 |
Canon 24-70mm F4 |
Canon 17-55mm F2.8 |
Canon 24-70mm F4 |
Sony 16-70mm F4 |
旅遊鏡 |
Tamron 28-300mm (X不推薦) |
Canon 18-200mm F3.5-5.6 |
Sony 24-240mm F3.5-6.3 OSS |
Sony 18-135mm F3.5-5.6 OSS Sony 24-240mm F3.5-6.3 OSS |
望遠鏡 | Canon 70-300mm F4-5.6 (不拍動物則可考慮 70-200mm F4) |
Canon 70-300mm F4-5.6 |
Sony 24-240mm F3.5-6.3 OSS 或 Sony 70-300mm F4.5-5.6 OSS 或 Sony 70-200mm F4 OSS |
Sony 70-300mm F4.5-5.6 OSS |
大光圈 廣角定焦鏡 |
Sigma 14mm F1.8 (光圈最大) 或 Canon 16-35mm F2.8 (貴) 或 Canon 20mm F2.8 (輕) |
(Tokina 11-16mm F2.8) |
Sigma 14mm F1.8 (搭配鏡頭支撐架) 或 Samyang 14mm F2.8 (較輕) 或 Sony 16-35mm F2.8 (貴) 或 Canon 16-35mm F2.8 (貴) |
(Tokina 11-16mm F2.8) |
24mm 定焦鏡 |
Sigma 24mm F1.4 |
Sigma 14mm F1.8 |
Sigma 24mm F1.4 | Sigma 14mm F1.8 (等效 21mm) |
35mm 定焦鏡 |
Sigma 35mm F1.4 |
Sigma 24mm F1.4 |
Sigma 35mm F1.4 | Sigma 24mm F1.4 (等效 36mm) |
50mm 定焦鏡 |
Canon 50mm F1.4 | Sigma 30mm F1.4 (等效 48mm) |
Sony 50mm F1.8 | Sigma 30mm F1.4 (等效 45mm) |
85mm 定焦鏡 |
Canon 85mm F1.8 | Canon 50mm F1.4 (等效 80mm) |
Sony 85mm F1.8 | Sony 50mm F1.8 (等效 75mm) |
微距鏡 | (Canon 24-70mm F4) | Canon 60mm F2.8 Macro (等效 96mm) |
(Canon 24-70mm F4) | Sony 50mm F2.8 Macro (等效 75mm) |
Sony 所需鏡頭群裡,如果扣除可通用的 Canon 鏡頭
最低需求的採購名單為:
(1) Sony 10-18mm F4 (APS-C 用廣角鏡):因為 Tokina 11-16mm 在 A5100 是無法順利自動對焦的
(2) Sony 24-240mm F3.5-6.3:一支鏡頭就同時可供全幅及APS-C 機身使用,也可省掉昂貴的望遠鏡頭費用
(3) Skier 鏡頭支撐架 或是 Samyang 14mm F2.8
其次,Sony 的 50 定焦及 85 定焦都有便宜的選擇,在經費充裕的情況下也可以列入考慮
最後才是 Sigma 24mm 及 35mm 定焦鏡
至於微距,因為 Canon 24-70mm F4 可當小微距使用
在不增加行李負擔的情況下,不用特地再準備微距鏡頭
而上述四種不同機身的搭配方式如下
標準/旅遊(主) | 廣角(副) | 望遠 | 星空 | ||
1 | Canon 5DIV (主) + Sony A7 (副) |
Canon 24-70mm | Canon 16-35mm | Canon 70-300mm | Sigma 14mm |
2 | Sony A7 (主) + Canon 5DIV (副) |
Sony 24-240mm | Canon 16-35mm | Sigma 14mm | |
3 | Canon 5DIV (主) + Sony A5100 (副) |
Canon 24-70mm | Sony 10-18mm | Canon 70-300mm | Sigma 14mm |
4 | Canon 7D (主) + Sony A7 (副) |
Canon 18-200mm | Canon 16-35mm | Samyang 14mm | |
5 | Sony A7 (主) + Canon 7D (副) |
Sony 24-240mm | Tokina 11-16mm | Samyang 14mm | |
6 | Canon 7D (主) + Sony A5100 (副) |
Canon 18-200mm | Sony 10-18mm | Tokina 11-16mm | |
7 | Sony A7 (主) + Sony A5100 |
Sony 24-240mm | Sony 10-18mm | Samyang 14mm |
基本上,如果以減少重量、減少鏡頭交換次數,又不影響畫質,方案2算是折衷之下的理想方案
方案3的減重效果不明顯
方案4及方案6的主力畫質減損太多 (即便是旅遊鏡,全幅旅遊鏡仍比APS-C旅遊鏡好上許多)
方案5只差別在 Canon 非全幅機,但減重效果並不比方案2明顯,畫質又略下降,不如選擇方案2就好
方案7應會是最輕巧的方案,犧牲廣角端少許畫質,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,缺點是需購買齊全相關的鏡頭
總結來說,方案採用的建議次序會是:1 > 2 > 7 > 5 > 3 > 4 > 6
以上分析及建議僅供參考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