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前剛開始玩單眼相機的時候,我曾經整理了自己對於單眼鏡頭的選擇

現在再回頭看,我仍然覺得當時的想法沒錯,也因此再度的整理了我目前所使用的鏡頭,以及我對於其他未入手鏡頭的想法

在此之前,請大家先看二張照片

第一張是熊本城,第二張則是高雄蓮池潭的龍虎塔

更重要的是,這二張都是以 HTC Butterfly 所拍攝的,即便拿來製作成明信片,品質也不會有問題

那麼,拿單眼拍照的意義是什麼,或許你得好好想一想

有些人開始玩單眼之後,設備選擇的標準很奇怪:「既希望保有專業,又不願意帶太多笨重的設備」

於是乎,鏡頭只要大光圈就是好鏡,因為這樣子可以手持拍照而不用腳架

當然,確實有某些拍攝場合是需要大光圈鏡頭才足以勝任的,但絕不是拍拍生活照之類的場合

如果是這樣的理由,其實現在許多手機及小DC都有大光圈了,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大光圈所造成的景深過淺問題

雖然單眼的高畫素是無可取代的優勢,只是拍一些生活照似乎用不著這麼高級的設備

再者,你會不會時常攜帶出門、輕便與否,都是需要納入考量的,否則設備買來而不常用,不如使用一定會隨身攜帶的手機就好了

那麼, 或許你得好好想想, 自己為什麼會執著一定要用高檔的單眼鏡頭來炫耀自己的專業?

但其實真正專業的人, 即使用手機拍照也一樣專業

這不代表單眼是多餘的, 因為手機或一般DC 是有限制的, 例如廣角端不夠寬、望遠端不夠遠、對焦及連拍速度、快門及光圈的選擇, 甚至是鏡頭的選擇彈性都不如單眼來得好

這是我們之所以拿單眼相機拍照的理由

把單眼相機當成更大台的智慧手機, 拍攝一些手機就可以勝任的題材, 基本上是在踐踏單眼相機的價值

真正的攝影師, 不會認為手機毫無使用的價值, 只要把對的工具用在對的場合, 它的價值就得以被發揮出來

而同樣的, 選擇鏡頭、選擇用單眼相機也不該只是因為大光圈方便手持拍照這樣的理由

依照拍攝的目的及用途來決定要使用什麼樣的攝影器材, 那也是攝影師的專業

回歸到正題, 單眼鏡頭的選擇, 以旅遊攝影來說,我目前的配置是這樣的:

(1) 旅遊鏡 Canon EF-S 18-200mm F3.5-5.6 (2010年)

Sigma 及 Tamron 都有類似焦段的旅遊鏡, 但我個人比較有原廠鏡的情結

事實上 Canon EF-S 18-200mm 拍攝多年, 品質確實都有中上水準, 所以也沒興趣進行變態的鏡頭比較

記得一個重點, 構圖比任何小細節都來得重要, 沒有人看照片是看牆上磁磚的成像品質或是湯匙的色調正不正確, 只要適合拍照就是好鏡頭

雖然旅遊鏡的光圈真的不太好, 但方便的焦段範圍可以讓你一鏡拍到底, 也不用擔心臨時看到了什麼可愛的動物, 卻因為來不及換上望遠鏡頭而錯失拍攝的機會

當然, 以野生動物的拍攝來說, 200mm 仍然是非常不足的

 【18-200mm 旅遊鏡, 以 175 端拍攝】

 【18-200mm 旅遊鏡, 以 60 端拍攝】

(2) 廣角鏡 Tokina AF 11-16mm F2.8 (2010年)

這支是少數我會選擇 Tokina 的鏡頭, 有固定的光圈, 照片品質也不錯, 即使用在室內攝影也足以勝任

Canon EF-S 10-22mm f/3.5-4.5 USM 或是 Sigma 10-20 F3.5 也都可以考慮

拍攝風景, 幾乎少不了廣角鏡, APS-C 單眼的 18mm 只等同全幅單眼的 29mm 而已, 講難聽一點, 有的小 DC 都有 24mm

通常我會以旅遊鏡為主進行拍攝, 然後在旅遊鏡不夠寬的狀況下更換成廣角鏡

如何在戶外快速的更換鏡頭, 可參考: Technique to quickly change Digital SLR Camera lenses

 【11-16mm 廣角鏡, 以 12 端拍攝】

 【11-16mm 廣角鏡, 以 11 端拍攝】

(3) 望遠鏡 Canon EF 100-400mm f/4.5-5.6L (大白一代)(2012年)

這支鏡頭是為了拍照野生動物所入手的第一支高檔 L 鏡, 其實原本想買比較便宜的 Tokina 80-400mm,卻因為沒貨而入手了這顆高級鏡頭

但是這只是勉強及格的選擇而已, 而其他焦段低於 400mm 的完全不及格

大白的好處是它在焦段上仍有彈性, 畢竟帶著 70-200mm F2.8, 300mm F2.8 一系列的高檔鏡頭是很重的, 而且這些鏡頭也都不便宜

(70-200mm F2.8 快7萬, 300mm F2.8 要19萬, 400mm F2.8 要30萬)

Sigma 最近推出的新鏡頭已經有 150-600mm 這種變態等級的焦段, 價格上也算親民, 是可以考慮的選擇

至於大白, 只要搭配 Extender EF 2X 就可以變身成 200-800mm 的怪物, 但唯一的缺點是只能手動對焦

 【100-400mm 望遠鏡, 以 400 端拍攝】

(4) 微距鏡 Canon EF-S 60mm f/2.8 Macro (2013年)

多數的單眼, 其最近拍攝距離是不利於在近距離拍攝的, 比如拍小件的商品或食物

雖然站遠一點, 用望遠端一樣可以拍攝, 但在多數旅行的場合是不適當的行為, 因此, 微距鏡頭就有它存在的價值

而微距鏡不單只是方便近距離拍攝而已, 1:1 的放大倍率能夠把很小的東西拍得很大, 才是它真正的用途, 比方拍攝很小的花朵

但如果是拍攝昆蟲, 60mm 是不夠的, 必須要 100mm 或 180mm 這類的望遠型微距鏡才得以勝任

雖然微距鏡的出勤率並不高, 但是有適合的場合時, 我依然會帶它出門 (體積或重量都不會是負擔).

 【60mm 微距鏡】

(5) 定焦鏡 Canon EF 50mm f/1.4 USM (2014年)

  Sigma 30mm F1.4 ART (2016年)

定焦鏡之於我唯一的目的在於它的散景,當需要凸顯拍攝主題的時候,我會使用定焦鏡

但定焦鏡有個缺點,就是焦段無法改變,因此你必須考量拍攝目標的大小以及空間的寬敞與否,來決定要攜帶哪一個焦段的定焦鏡出門

Canon 50mm F1.4 是我覺得很便宜又好用的大光圈定焦鏡, 因為我主要以拍攝動物為主

若是拍攝人像, 我會選擇用 Sigma 30mm F1.4 Art 鏡, 它是 Sigma Art 新鏡裡價位不算貴的定焦鏡

關於Canon 的定焦鏡, Canon EF 14mm f/2.8L 或 EF 20mm f/2.8 USM 都可以用 Tokina AF 11-16mm F2.8 來取代

而 24mm 或 28mm 定焦鏡在 APS-C 單眼來說都不是很好的焦段選擇

比較接近 50mm 等效的 Canon EF 35mm F2 會比較適合拍人像, 但 Sigma 30mm F1.4 的最新 Art 鏡, 光圈更大

Canon 85mm F1.8 也算便宜的定焦鏡, 但以 APS-C 單眼來說, 適合拍攝的場照或許沒那麼多, 但極適合遠拍小動物, 也有不錯的散景

定焦鏡除了大光圈之外, 畫質也都比變焦鏡來得好, 如果真的追求畫質, 一定要試試用定焦鏡拍照看看

但大光圈定焦鏡的使用上要留意一個重點, 不是開到最大光圈就是好的

一般來說, 50mm F1.4 在 APS-C 單眼上如果開到最大光圈, 景深會非常的淺

除非遇到既不能架腳架, 也不能打閃光燈的情況, 一般是建議光圈要稍為收一些, 也許到 F2.2 ~ 2.8, 調整 ISO 來輔助拍攝

有人會問, 大光圈鏡頭不能開最大光圈有什麼意義? 

你的跑車能衝到時速200公里, 不代表你在市區開 50 公里就是浪費車子的性能

50mm F1.4 價格已經算很低的了, 我想沒有廠商會去生產 50mm F2.8 之類多餘的鏡頭

而基本上 EF 系列鏡頭本就是為了全幅機量身打造的

APS-C 單眼的使用者, 記得把焦段乘上 1.6 倍, 重新定位它的用途, 才不會挑到不適用的鏡頭

 【50mm 定焦鏡】

(6) 魚眼鏡 Tokina 10-17mm Fisheye (朋友借用)

魚眼鏡曾跟朋友借來拍過極光, 雖然仰角就會造成空間變形, 但對於拍極光來說是無妨的

有些攝影師會以魚眼的特殊視覺來拍攝一些有趣的相片, 但那並不是我會喜歡的類型

正因為使用機率不高, 能夠借就借吧. 真的非買不可的話, Tokina 這支魚眼算很便宜的

Canon EF 8-15mm f/4L fisheye 逼近4萬, 實在是太高貴了

Sigma 雖然有出 4.5mm 圓形魚眼及 10mm 對角線魚眼, 但這二支在市面上很罕見

 【10-17mm 魚眼鏡, 以 10 端拍攝】

(7) 特殊鏡 Lensbaby Velvet 56mm F1.6 (2106年)

這支鏡頭目前還在訂購中, 也是極少人會想使用的手動對焦鏡頭

它的特色是有優美的散景, 並附加 1:2 的微距鏡功能, 等同是綜合了 Canon 50mm F1.4 定焦鏡及 60mm F2.8 微距鏡於一鏡

或許手動對焦真的會很不方便, 但對於靜態攝影來說應還足以勝任

這個部份等實際試拍了之後再來補充心得

基本上, 我個人覺得這樣子的鏡頭配置, 對於旅遊攝影來說已經很充足

絕大部份, 我都只使用 11-16mm + 18-200mm

100-400mm 是確定有野生動物的拍攝場合才會攜帶, 而且通常要給它專用機身, 也就是要有二台單眼同時出門

而 50mm 定焦, 30mm 定焦, 60mm 微距, 也同樣是視拍攝場合來挑選, 雖然體積都不大, 但相機包的空間是有限的

以我的實用度來說, 50mm > 30mm > 60mm, 但如果是喜歡拍人像的人, 我會建議 30mm > 50mm > 60mm

微距鏡適合有喜歡拍小物的攝影師; 而魚眼或其他特殊鏡頭, 也同樣是視拍攝場合來決定是否攜帶

換言之, 旅遊攝影最重要的環節其實是針對旅遊地點進行事先的評估, 如此, 你才不需要把所有的鏡頭全都帶在身上

「有更好的選擇嗎?」

要有更好的選擇, 就必須往全幅單眼前進才有可能

Canon 16-35mm F2.8 接在 APS-C 變成了 26-56mm 的標準鏡, 稍為浪費了它身為廣角鏡頭的價值

更別說 Canon 24-70mm F2.8 由常用的旅遊鏡焦段, 變成了冷門的焦段 38-112mm, 既不夠廣, 也不夠遠

除非你可以接受某些照片是以廣角鏡拍攝再進行裁圖,來彌補缺少的 16-24mm 焦段,那麼廣角鏡 11-16mm 搭配 24-70mm 就是合適的組合

但 Canon 70-200mm F2.8 卻是少見能發揮價值的, 變身成 112-320mm, 比原本在全幅機身上更威風, 如果你買得起的話 (近7萬元)

Canon TS-E 17mm f/4L 移軸鏡雖然是拍攝建築及室內空間最理想的鏡頭, 但也是只有在全幅機身上才得以發揮實力, 並且價格一點也不便宜 (近7萬元)

 

APS-C 專用鏡的部份, Canon EF-S 17-55mm F2.8 / Sigma 17-50mm F2.8 / Sigma 18-35mm F1.8 雖然在光圈上比較吃香, 但相對的也犧牲了焦段上的便利性

購買之前, 請先想一想自己什麼情況下會需要 50mm 或 55mm F2.8?

什麼情況下會需要 35mm F1.8?

什麼情況下會需要 17mm F2.8 或 18mm F1.8?

如果是 50mm F2.8, 不如帶一顆輕巧的 50mm F1.4, 光圈還大上好幾級

同樣的, 30mm F1.4 也是便宜又輕巧的選擇

有些人會找籍口, 覺得換鏡頭很花時間, 但我個人交換 18-200mm 到 11-16mm 或 50mm 定焦都不需要一分鐘, 學好單手換鏡頭, 一點也不是問題

如果 18mm F1.8 只是為了低光源的室內拍照, Samsung EX2F 有 24mm F1.4, HTC Butterfly 也有 28mm F2.0, 都不會輸給實際焦段是 29mm F1.8 的 Sigma 神鏡

一些沒有什麼藝術價值的照片, 不如就交給小 DC 或手機去負責吧, 而且你還可以方便的上傳到 Facebook 跟朋友分享

而如果你是很認真的想把室內空間拍好, 請不要偷懶, 帶著腳架吧, 景深是很重要的.

如果上述考量都不在你的考量內, 而你也不介意多花錢買一顆略重、焦段受限制的大光圈變焦鏡, 那又有何不可呢?

畢竟 18mm F1.8 沒有類似規格的定焦鏡 (Canon 只有 20mm F2.8, 而 Sigma 20mm F1.4 比 18-35mm F1.8 更貴)

只是我個人會更傾向帶著 18-200mm 的旅遊鏡, 配合我的 HTC 手機或 Samsung EX2F 拍食物及室內空間

手機的靜音拍照, 能夠在不干擾其他客人的情況下, 讓你隨意的拍同伴或食物, 何必拿神鏡裝大師, 結果只是拍一些旅遊生活照?

 

至於全幅機身, 我個人認為是不適合旅遊攝影的, 因為不能使用焦段較彈性、較輕量化的 EF-S 鏡頭

底下是我個人認為全幅單眼應具備的鏡頭群

Canon EF 16-35mm f/2.8L (廣角) - 640g, $54900

Canon EF 16-35mm f/4L IS USM - $36300 (光圈雖然少一級,但多了四級防手震)

Sigma 24-35mm F2 - 940g, $29900 (Sigma 18-35mm F1.8 是 APS-C  專用鏡)

Canon EF 24-70mm f/2.8L (標準) - 804g, $68900

Canon EF 24-70mm f/4L IS USM - $30900 (光圈少一級,多四級防手震及0.7倍微距功能)

Canon EF 24-105mm f/4L IS USM (旅遊) - 670g, $35500

Sigma 24-70mm F2.8 - 790g, $22790

Canon EF 70-200mm f/2.8L IS II USM (望遠) - 1490g, $75200

Sigma 70-200mm F2.8 - 1430g, $33580

Canon EF EF 11-24mm f/4L (超廣角) - 1180g, $100600

Canon EF 24mm f/1.4L II USM - 650g, $54500

Canon EF 35mm f/1.4L II USM - 760g, $64600

Canon EF 50mm f/1.2L USM (大光圈定焦) - 580g, $51100

Canon EF 85mm f/1.2L II USM - 1025g, $68900

Canon EF 500mm f/4L IS II USM (超望遠) - 3190g, $313800

Canon EF 100mm f2.8L Macro IS USM (微距) - 625g, $31600

Canon EF 8-15mm f/4L fisheye (魚眼) - 540g, $44300

Canon TS-E 17mm f/4L (移軸) - 820g, $74400

 

雖然 EF 鏡頭不全然都是這麼高級的,但是我想買得起全幅單眼的人,多半也不會屈就便宜的次級鏡頭

如果你要涵蓋 18-20mm 的焦段, 等於是大三元全都要帶著, 總共三公斤, 還不包含相機的重量

價格更是高達 17 萬, 加上機身, 約為 25 萬; 即使換上較便宜的 Sigma 副廠鏡頭, 重量一樣不輕

F4 的小三元雖然價格上會再便宜一些, 但多數的情況是, 買了小三元的人不久之後都換成更好的大三元了

不過也許有人會基於價錢的考量而妥協, 再加上單眼相機對於 高 ISO 的可用性一直在提升中, 未嘗不是好的選擇(只有景深及畫質的差異)

至於 24-105mm F4 或 24-70mm F4 的規格也算不錯的全幅旅遊鏡, 但比起 18-200mm 的焦段彈性還是差了一截, 至少也要再帶一支 70-200mm 才夠

更不用說還沒把那些針對特殊場合所需要的專用鏡頭算進來

此外,因為部份的鏡頭又大又重,很難在戶外更換鏡頭,多半專業的攝影師都是同時攜帶好幾台機身,以一機配一鏡的方式出門,但基本上那不是一般旅行者會做的事情

這麼一比, 或許 Canon EF-S 18-200mm 光圈不大, 畫質也沒得比, 但價格才二萬出, 重量不到 600g, 便利性真的差很多 (但網路上仍有不少人嫌它重)

當然, 以上的考量是以旅遊攝影為考量, 我們所拍攝的照片, 多半只會拿來製作成月曆、明信片, 或頂多放在部落格及網路相簿分享而已

如果是商業攝影, 當然是使用最頂級的器材來拍攝最精緻的畫面(例如全部都只使用定焦鏡), 有時不但腳架是必備的, 甚至還要準備閃光燈、柔光罩、反光板等等器材

但對旅遊攝影來說, 那都是不必要的, 根據你的拍攝目的來決定適合的器材才是最重要的

有些人在接觸攝影的初期,常常會認為只有好的鏡頭才能拍出好的照片,只會強調星芒如何美、散景如何美,但卻忽略了自己攝影的目的是什麼?

如果你根本沒有機會運用最高品質的照片(例如專業的商業攝影會有大幅的影像輸出)

那麼不如挑選輕便且適用的器材,同樣可以達到目的,但可以讓你的旅遊更加愉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